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作者:崔传义

崔传义##邓鸿勋 陆百甫

所属图书:走出二元结构

图书作者:邓鸿勋 陆百甫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报告字数:7216字 报告页数:7页
摘要: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否则,出现转移僵持,对工业化、城镇发展和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都极其不利。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阶段性特征之一:劳动力供求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带来机遇
  • 二 阶段性特征之二: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进城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
  •         1.农村存在1亿多富余劳动力,主要为中西部乡镇企业薄弱地区农村中年以上的劳动力,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形式存在,其转移就业成为难题
  •         2.1.2亿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和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有待解决的历史性任务
  • 三 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新问题的思路
  •         1.劳动力供求的阶段性变化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提供了机遇,社会各方面要认识建设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一代农民工对进城就业的基本要求和追求
  •         2.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年轻劳动力,而且要开发中年以上劳动力资源,农民工稳定就业和市民化成为社会课题
  •         3.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有限供给阶段,转移顺利进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的变革和技术进步,否则转移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
  •         4.为中西部农民创业,农村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逐步让农村大量中年以上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农民的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在兼业中得到利用
  •         5.过分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要发生改变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