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报告字数:46787字
报告页数:58页
摘要:迄今为止关于农民工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正式就业的农民工上,而对非正式就业农民工的研究少之又少。但是,正如非正规部门在任何一个工业社会都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现象一样,非正式就业也是一个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当今中国,农民工事实上是非正式就业的主力军。从劳动力市场的意义上来说,非正式就业农民工是处于“多重劳动力市场分割”之下的最偏僻、最边缘的就业群体,他们与农民工中的正式就业者有共同的背景特征但又有较大的区别,进入该领域的农民工和他们面临的问题与正式就业农民工是不一样的。因此,缺少对非正式就业农民工的研究是不完全的农民工研究,本章试图以对广州非正式就业农民工的调查展开对该问题的探索。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多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 一 非正规部门与非正式就业
- 二 多重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农民工就业分流
- 三 自雇与受雇: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类型与效果
- 第二节 正式就业与非正式就业的分流
- 一 非正式就业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 二 农民工的就业分流选择:从正式到非正式
- 三 非正式就业进入的影响因素
- 四 非正式就业的状况与效果
- 五 小结
- 第三节 生活状况:正式和非正式就业者的比较
- 一 个人消费、结余与积累
- 二 居住情况
- 三 业余生活方式
- 四 小结
- 第四节 网络、同乡聚集与同行关系
- 一 社会网络对求职和日常生活的帮助
- 二 紧急情况下的求助
- 三 同乡聚集
- 四 同行关系
- 五 内部权威
- 六 小结
- 第五节 政府与社区的管理
- 一 相关的管理部门
- 二 管理的内容
- 三 管理中的其他“遭遇”
- 四 就业者对政府和社区管理的认知
- 五 小结
- 第六节 总结与讨论
- 一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进入与再生产逻辑
- 二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公共问题的逻辑过程
- 三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公共问题的对应思路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