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第七篇 北京市城乡住房保障一体化研究
第七篇 北京市城乡住房保障一体化研究
报告字数:20701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居者有其屋”是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众居住权的重要内容。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既是住房自身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相关的社会政治问题、增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前,在城镇,政府实行公有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在农村,政府为农民提供“宅基地”,由农民自建住房。改革开放以来,城镇逐步取消福利分房制度,积极发展房地产市场,并开始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近些年,北京市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思路,结合城市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首都功能布局调整与提升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北京市实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目前,北京市在城镇已基本形成由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农村,则主要以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的建设。从总体上看,推进北京市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一体化的目标任重道远。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北京市城乡居民的住房现状
- 1.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不断提高
- 2.城镇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
- 3.农村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 二 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政策
- 1.公共租赁住房
- 2.廉租住房
- 3.经济适用房
- 4.限价商品住房和自住型商品住房
- 三 北京市农村住房相关政策
- 四 北京市城乡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
- 1.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远远滞后于城镇
- 2.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仍然突出
- 3.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没有纳入北京市住房保障体系中
- 五 加快推进北京市城乡住房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 1.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 2.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切实发挥住房保障作用
- 3.将农民工等外来流动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