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区域人口均衡: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键
区域人口均衡: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键
报告字数:10072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
- (一)优化开发区域以环渤海人口最多,珠三角密度最大
- (二)重点开发区域人口差异明显,一致性规律是人口主体集中于区域内中心城市
- (三)限制开发区域中荒漠化生态功能区总人口规模最大,湿地生态功能区密度最高
- 三 主体功能区中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
- (一)优化开发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8.25年,区域内部之间差别不大
- (二)重点开发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平均7.69年,区域内部之间差异明显
- (三)限制开发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3年,区域内外差异均十分明显
- 四 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最高
- (一)优化开发区域之间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大
- (二)重点开发区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低于优化开发区域
- (三)限制开发区域少年儿童比例最高
- 五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人口约束因素分析
- (一)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
- (二)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
- (三)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内与规划初衷相背离
- 六 实现主体功能区人口均衡的对策建议
- (一)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
- (二)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
- (三)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