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昔时的万安米粉业
昔时的万安米粉业

作者:谢观光

谢观光##钟富民 谢观光

所属图书:古镇新韵——万安

图书作者:钟富民 谢观光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报告字数:1657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昔时,在县城北面五公里处的万安镇(通常指上、下镇),是个有1000余户、6000多人的农村乡镇。由于人多田少,这里的人们一向顽强拼搏,艰苦谋生。昔时,大部分农民靠租县城豪绅们的土地耕种,称“佃农”。当时的田租大都对半或倒四六(即佃农得四成,田主得六成)交纳给田主。抗日战争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镇要交纳田租谷1000多担(每担合135市斤),有些农民交租后存粮不多,甚至刚放下禾刀子就要缺粮。但是难不倒万安客家人,他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生活门路。于是,挑担经商、泥工木匠、家庭养殖及米粉加工业等应运而生。大概是在明末清初,万安从浙江金华引进米粉加工技术。由于万安人积极钻研、不断革新,生产的米粉洁白亮泽,丝细耐煮,深受群众欢迎,在县城十分畅销。作为米粉加工户,既能赚些利润,又能利用米渍水及粉汤饲养生猪。一年到头最少可养四五头大猪出售,据说当时县城屠户天天宰的猪,有2/3是万安人提供的,收入实在可观。所以,农户感到米粉加工业大有奔头。因此米粉加工作坊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很快从几户发展到几十户、上百户,而且逐年增加,抗日战争前后已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当时米粉加工业者已有四百多户。从此,万安人“上季多雨勤耕田,下季晴天做粉干,做好粉干县城卖,既养猪来又赚钱”。
关键词: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