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报告字数:21948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空前释放,与此同时,国际制造资本也向中国转移,由此导致波澜壮阔的“民工潮”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机遇是就业机会增加,挑战是国际资本的剥削,低工资、低福利与低待遇。2003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工荒,说明农村劳动力供给不是无限的,同时也说明农民工权利意识在觉醒。工荒本身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有助于农民工工资与福利待遇的提高,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由异地转移向就地转移转化。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世界工厂”转移与中国“民工潮”的兴起
- 一 “世界工厂”转移与中国经济崛起
- 二 “孔雀东南飞”
- 三 “东莞模式”与中国劳工的低工资待遇
- 第二节 低工资模式下的“工荒”
- 一 当前工荒的表现形式
- 二 工荒原因分析
- 三 民工荒能否促进工人待遇改善
-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与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变迁
- 一 产业梯度转移
- 二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与东南沿海的产业梯度推移
- 三 产业梯度推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