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清末文庙祀典升格与人心失控
清末文庙祀典升格与人心失控

作者:李俊领

李俊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报告字数:15207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清廷定鼎北京后一向尊祀孔子,崇尚程朱理学,藉以统摄人心,维系国本。但自鸦片战争以降,“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的儒家自立方略实不足以抵挡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廷废除了科举制,在教育上解除了儒学与国家的制度化关联,其结果之一是文庙中孔子身上的光环更为暗淡。这对于以孔子标榜“道统”的清廷而言,无疑是一种十分不利的连锁反应。为重振孔子教化人心的统治功用,清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将文庙祀典升为大祀,开一代之“殊典”。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为“激励人心”而将文庙祀典升格
  • 二 文庙祀典升格后遭遇财政困难
  • 三 升格后的文庙祀典因人心离散而“不成事体”
  • 四 文庙祀典升格促使时人更加离心
  •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