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世纪上半期的“过渡时代”观之嬗变
20世纪上半期的“过渡时代”观之嬗变
报告字数:13557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20世纪之初,梁启超提出中国正处在一个“过渡时代”的论断。“过渡时代”论随即逐渐流传开来,成为20世纪上半期一个盛行一时的观念。直到今天,“过渡时代”概念依然被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过渡”的词义有三重:其一,指由水的此岸至彼岸;其二,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其三,指中间状态。今人通常将中国近代看做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对于“过渡”问题,学界的研究已有不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马敏、杨念群等人的研究。马敏提出,持续过渡性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所谓持续过渡性,是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演化的总趋势是朝着独立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目标前进,但由于封建历史传统的惯性力量和殖民势力的干扰,又始终难以达到目标,与之相伴的是长期社会动荡和一次次的历史反复。杨念群认为,梁启超的历史观不是进步史观,而是“过渡期历史观”,其变革并非以西方经验为目标。本文则试图梳理20世纪上半期人们对于“过渡时代”这一概念的使用及阐释的大致情况,考察此概念的语境、内涵、附加其上的其他信息及其演化,以对此时期“过渡时代”观念之演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过渡时代,是宽泛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过渡时代,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型的历史阶段,而未涉及特定社会形态或历史事件之间的过渡时期。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有进步则有过渡,无过渡亦无进步”
- 二 “过渡时代”与民族存亡
- 三 “过渡时代”与中西、新旧文化
- 四 “过渡时代”与青年问题
- 五 走出“过渡时代”问题
- 六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