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农保政策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黑龙江省部分地市新农保试点为例
新农保政策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黑龙江省部分地市新农保试点为例
报告字数:6155字
报告页数:9页
摘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这是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标志着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迈出了重要步伐。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
- (二)科学谋划,政策宣传“一竿子插到底”
- (三)有序推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 (四)健全制度,规范基金和参保档案管理
- 二 新农保试点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 (一)新农保推进计划滞后于农民需求,对地区间差异考虑不足,可能引发新的不平衡
- (二)农村人口变迁较大,户籍管理弱化,参保工作难以全部落实到位
- (三)应参保人员年龄规定起点偏低,中青年参保积极性不高
- (四)部分县级财政资金不足,配套资金落实压力较大
- (五)基层运行投入不足,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平台建设不到位,经办能力较弱
- (六)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政策不衔接、城乡社会福利政策碎片化、新农保积累资金增值受限等深层次问题,将成为制约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 三 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几点建议
- (一)加快新农保推进步伐,争取“十二五”末在全国农村实现基本覆盖
- (二)政策不搞“一刀切”,对贫困地区给予资金倾斜,对发达地区允许尝试市场化运作
- (三)适当提高参保年龄,将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突出政府补贴的激励功能
- (四)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作用,将对新农保的补贴纳入省市县财政预算,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五)确保运行投入,提高经办机构能力与水平,建立与完善运行平台和政策衔接的技术支撑
- (六)统筹协调各项农村社会福利政策,消除和减少政策矛盾,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福利政策的转移接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