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报告字数:11020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些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不但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且重视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均衡。但是,我国当前还面临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其中一项突出表现是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促使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区域差距,调整好区域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要求空间上做到结构优化,又要求时间上做到可持续的动态均衡,从而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协调增长,稳步追赶发达地区。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大力培育植根于欠发达地区的制造业
- 1.从零部件开始提高整个产品质量
- 2.从优势产品开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 3.从现有产业优势开始分类培育制造业基地
- 4.从先进适用技术开始加强科技创新
- 5.从龙头企业开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 6.从企业集群开始完善区域产业组织形式
- 二 充分挖掘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潜力
- 1.抓紧制定特色产品的系列标准,努力拓宽传统名产的适用领域
- 2.创立特色产品区位品牌,发展企业品牌俱乐部
- 3.增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形成特色产业有序竞争
- 4.改造和提升传统市场,完善特色产品的流通渠道
- 三 突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本瓶颈
- 1.增强当地资本的生成机制
- 2.健全区域间的合作和互助机制
- 3.大胆采用BOT引资方式
- 4.努力吸引带有援助性质的外国政府长期低息贷款
- 5.鼓励使用国际租赁信贷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