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巴蜀“人兽形”镇墓俑的成立与展开
巴蜀“人兽形”镇墓俑的成立与展开

作者:张成

张成##蔡东洲 金生杨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所属图书:区域文化研究(第二、三辑)

图书作者:蔡东洲 金生杨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报告字数:6996字 报告页数:10页
摘要:根据目前考古资料可知,镇墓神像萌芽于春秋中晚期,战国中期达到鼎盛,至战国晚期突然消失。终秦一代,不见镇墓神像之踪影。西汉时期,原南方楚地长沙、淮阳等地出现了一种头插鹿角、作跪坐状的人形镇墓神像。至迟在王莽时期,巴蜀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吐舌”或“操蛇”为特征的镇墓神像。这类镇墓神像仅见于巴蜀地区,且造型上具有半人半兽的特征,可称之为巴蜀“人兽形”镇墓俑。巴蜀“人兽形”镇墓俑作为承上启下的独具个性、富有时代及地域特征的一类镇墓神像,是解开中国古代镇墓神像发展史上诸多谜团,以及解读南方地区埋葬风俗、生死观和民俗信仰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命名、认定与分类
  • 二 “人兽形”镇墓俑的成立与展开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