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蜀学源渊:略论巴蜀的石经、群经总义与经学丛书文献
蜀学源渊:略论巴蜀的石经、群经总义与经学丛书文献
报告字数:6804字
报告页数:8页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就地域学术文化而言,则有齐鲁学、蜀学、关学、洛学、朔学、湘学、楚学、浙学、闽学、徽学等。蜀学是巴蜀文化的结晶、中华学术的宝藏,其源远流长,特色突出,尤具全国影响力。传统的蜀学,是指以儒学为主的学术文化。现今的蜀学,含义有所扩大,泛指整个巴蜀地区的学术,不过其核心则在于思想。蜀学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影响。自汉初“文翁兴学”,推行儒化,经学、小学、文学成就颇多,蜀学正式形成,而文教事业的兴盛和儒学的广泛传播,开启了“蜀学比于齐鲁”之势;到北宋三苏讲学,以儒为宗,兼容释道,成就了“冠天下而垂无穷”之盛;晚清蜀学,在张之洞以“绍先哲,起蜀学”为号召,王闿运以经学、辞章为其师的倡导下,“以复古求解放”,绍汉继宋,蓬勃发展;近代蜀学,严格区分今文、古文,脱却一切师法、家法,回溯至先秦子学、古史时代,在“讲新学兴新风”中实现了学术研究的彻底解放。至此,蜀学比肩湘学,成为晚清以来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重心之一。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石经文献
- 二 群经总义文献
- 三 经学丛书文献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