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唐宋文献对巴蜀地区动物地理的记录与认知述论
唐宋文献对巴蜀地区动物地理的记录与认知述论
报告字数:11441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四川盆地野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特征。由于区域地理与生态环境的特点,大量古老的野生动植物得以保存。尽管由于人为原因与环境变迁,今日四川盆地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历史时期已不能同日而语,但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唐宋时期文献中保留有对于四川盆地生物地理的丰富记载,不仅成为今天研究唐宋西南地区历史生态环境及其变迁的珍贵记录,而且反映了这一时期生物地理的认识水平。历史生物地理作为历史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自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历史时期四川盆地的生物资源分布及其变迁,前哲时贤在其著作中对此已经有程度不同的论述,但从生物地理学史角度考察唐宋时期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观察记录与地理认识的论著,目前尚未有刊布。限于唐宋史志文献中西北地区生物地理资料极为稀少,这里重点讨论西南地区。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对西南地区猿猴等灵长类动物的观察
- 二 唐宋文献中的巴蜀髦牛
- 三 唐宋文献中的巴蜀大熊猫
- 四 唐宋文献对巴蜀蛇类及其他有害生物的记载
- 五 对巴蜀地区犀、象的观察与记录
- 六 几点认识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