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浅析
“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浅析

作者:郝平

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郑起东 史建云

所属图书: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郑起东 史建云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报告字数:12101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粮价”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数,其高低、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民众生活和社会秩序,因此历来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对历史时期的粮价而言,学者们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成果在研究时段上多集中于晚近以来,区域上则以江南、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关注的内容包括:物价变动、奏报制度、物价与社会等;方法上则注重运用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资料来源日趋多样,包括方志、笔记、文集、奏折等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发现的反映清代山陕地区粮价连续变动的《丰歉年略》为主,并结合文集、方志、碑刻等文献的有关记载,对山西“丁戊奇荒”时期的粮价进行了系统考察,冀希对粮价变动与灾荒时期的社会图景获得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灾荒期间的总体物价
  •         (一)惊人的粮食和其他食品价格
  •         (二)从“变卖家产”、“卖妻鬻子”看灾荒期间的食品稀缺
  • 二 灾荒期间粮价的时空特征
  •         (一)粮价变动的时间特征
  •         (二)粮价区域差异
  • 三 灾荒期间粮价变动的影响因子
  •         (一)自然环境
  •         (二)政府赈灾措施与效力
  •         (三)市场供求关系
  •         (四)银钱比价
  • 四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