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修文
摘要:修文古名龙场,明朝奢香夫人建立龙场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县命名修文,取“偃息武备,修明文教”之意。修文县城有阳明大道,街道的名称洋溢着儒家文化气息。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任龙场驿丞,潜心研究《大学》,反思程朱理学,悟“格物致知”,首倡“知行合一”,创龙冈书院,后讲学于贵阳书院。景区大门口有广场,广场上流水潺潺,一树树鲜花盛开,石柱上刻有王门在全国各地的著名弟子,郭子章在《黔记》中记载了阳明先生在贵州的著名弟子。王门学派贵州代表,早期有汤伯元、陈宗鲁、叶子苍,成熟期有李渭、孙应鳌、马廷锡,后有萧重望等。进大门有王阳明先生铜像,底座上刻有他征战江西、广西、福建各地的业绩。王阳明纪念馆内有三进房子,门楣上分别写有“明德”“亲民”“至善”,可以看出《大学》对阳明学说的影响。《大学》提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阳明先生从泛滥于辞章到出入于佛老,几经周折后在龙场驿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在认识论方面与朱熹的“穷万物之理”的路径不同。风雨廊内刻有阳明先生诗作。先生著述甚丰,他的学说的根本点是“心物合一”“人我一体”。他认为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是非为体,人们对草木、鸟兽、亲友、国家之爱都因为我心与之为一体。他主张要多在人事上用功夫,是极端的唯心论者也是极端的实验论者。任何事情都有普遍的“道”在其中,经历不同的事,体验不同的环境,能使我们多了解非可言传的知识,多数知识都是边干边学的产物。
关键词: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