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基于全国157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基于全国157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报告字数:6106字
报告页数:9页
摘要:当前,“95后”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对“95后”大学生寄予厚望:“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当前,“95后”逐渐成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对象,各高校将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战略工程来抓,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同时,部分“95后”大学生也出现了入党动力不足、入党动机功利化等现象。2017年1月至6月,受共青团中央委托,笔者带领研究团队,采取通过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以及定向推送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193份。此外,课题组还采取深度访谈(以下简称“深访”)、焦点组座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度访谈123人,召开座谈会44场,对“95后”大学生的入党状况形成了如下一些认识和判断。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
- (一)入党竞争加剧与入党动力降低“矛盾式共现”
- (二)入党门槛提升与党员光环消散“共生性并发”
- (三)高中宣导缺失与大学党团工作“断崖式割裂”
- (四)思想政治教育固化与价值追求分化“内生性冲突”
- (五)就业渠道多元与功利主义抬头“融合式发酵”
- (六)形象认同深化与现实表现弱化“张力性演进”
- 二 加强“95后”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新思考
- (一)制度构建:注重科学评价,坚持“能中选好”,不断完善大学生入党教育的培养体系
- (二)渠道优化: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不断创新入党教育的形式
- (三)培本浚源:注重高中阶段的党团政治意识扣合,建立健全学段间的入党教育衔接机制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