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与机制——基于公共能量场理论的分析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与机制——基于公共能量场理论的分析
报告字数:11086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巨大变革带来了社会阶层结构的阶段性转型。1949年以后,中国将社会整体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型。同时,全球化不仅仅带来了国民职业形态丰富化、社会阶层多元化,也让既得利益者与新兴利益获得者在冲突与碰撞中寻求着平衡。原来较为僵化的阶层结构出现松动,区别于体制内知识分子的新社会阶层应运而生。2016年7月,中央统战部“八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局正式成立。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这表明,党与国家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及其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框架与方法
- 二 理论基础:公共能量场理论
- (一)公共能量场隐喻
- (二)政策话语的正当性依据
- (三)利益表达的三种机制
- 三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
- (一)话语体系沟通不畅导致的“距离感”
- (二)利益表达平台的缺失成为倾听其声音的“盲点”
- (三)多维度主体共同推进有效政策对话存在“难点”
- (四)政策扶持的尺度拿捏不准易产生逆向“斥力”
- 四 公共能量场下的利益表达机制分析
- (一)分化:公共能量场的内部分化
- (二)阻力:制度安排与行动偏好差距
- (三)痛点:文化新阶层渴望有效“对话”的四种契合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