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涧周村治理形态与实态
涧周村治理形态与实态

作者:徐勇 邓大才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7卷·村庄...

图书作者:徐勇 邓大才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报告字数:42569字 报告页数:46页
摘要:1949年以前,涧周村存在五种权威类型,在不同的层面影响着村落治理。保甲制度下的保长和甲长代表国家治理村落,属于行政型权威,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收税、摊捐、拉丁以及调解村落之间的矛盾;家长、宗长、舅舅、叔爷等是亲族中的长辈,属于血缘型权威,调解家庭纠纷,维护家庭秩序;“在讲的”“光棍”“老板”通常是公认的能人,属于地域型权威,起着维持地域秩序、引导地域发展的作用;村民普遍供奉土地神、观音菩萨、王爷菩萨,从而结成信缘关系,神明的信仰权威对于劝民向善、和睦邻里具有重要意义;那些“挑货郎”、工匠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在与村民交往中形成业缘关系,并且以此影响村落治理。本节从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政权治理主体
  •         二 政权治理内容
  •         三 政权治理方式
  • 第二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家户治理主体
  •         二 家户治理内容
  •         三 家户治理方式
  • 第三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在讲的”及其治理关系
  •         二 “光棍”及其治理关系
  •         三 “老板”及其治理关系
  •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宗长及其治理关系
  •         二 舅舅、伯父、叔爷及其治理关系
  •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土地庙治理与治理关系
  •         二 观音会、王爷会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三 庙庵治理与治理关系
  •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村内交易的声誉治理
  •         二 瓦匠和木匠的搭伙治理
  •         三 榨油坊的合作治理
  • 第七节 涧周村治理实态
  •         一 村民自治状况
  •         二 村落治理状况
  •         三 家户治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