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参与与政府信任的关系模式辨析
社会参与与政府信任的关系模式辨析
报告字数:20451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促进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政策层面,“公众参与”早已被纳入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表述当中;在实践层面,不乏以公众参与为名义的种种地方创新(贾西津,2008)。加强公众参与的内在动因在于提升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升公众对政府的心理认同感。那么在实践中,种种社会参与有没有激发社会自主活力,进而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不同情境下的案例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杨敏,2005;伯兰德、朱健刚,2007;王名,2008;闵学勤,2009)。通过调查数据对此问题进行的经验分析仍然不多,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辨别社会参与和政府信任之间的因果关系方向。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社会参与与政府信任的关系
- (一)政府信任:政府绩效论与社会资本论
- (二)社会参与和政府信任
- 二 吸纳式参与和关切式参与:逻辑与识别
- (一)参与的两种驱动机制:关切式参与与吸纳式参与
- (二)两种驱动机制的经验识别:区分个体层次和集体层次
- (三)研究假设
- 三 数据与测量
- (一)因变量:政府信任
- (二)个体层面的解释变量:政府绩效、社会信任与社会参与
- (三)城市层次解释变量:参与率、人口结构与城市人均收入
- 四 统计模型分析
- (一)模型设定
- (二)模型统计结果
- 五 讨论:如何参与和信任什么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