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第一节 古城形胜
第一节 古城形胜
报告字数:2255字
报告页数:7页
摘要:长汀县城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县城,而是一座比较特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的所在地,也是古代汀州府城的所在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同时置长汀县附郭。后来古汀州经历了三次搬迁,四易城址,唐大历四年(769年)才定址于现在长汀县城的所在地。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从东坊口迁到现址,“筑土为城”。唐大中初年(847年)刺史刘岐始创敌楼179间,筑子城,称为“雄镇”。宋治平三年(1066年)第一次对汀州城墙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城墙周长“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开辟六道城门。明洪武四年(1371年),郡守笪继良“撤郡城增县城合郡县为一”,土城全部包以砖石,建女墙1195丈。崇祯九年(1636年),增修城墙675丈,实现了州县城墙合一。这种府城和县城共一个城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年。在近三百年的岁月里,汀州的称呼已代替了长汀的称呼,整个闽西甚至闽粤赣边都把长汀称为汀州。城墙以卧龙山为最高处,从卧龙山向两边延伸而下,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连接在一起,形成“佛挂珠”的走势。这个佛就是卧龙山,城墙恰似挂在佛胸前的珠串,因而人们将汀州城墙俗称为“佛挂珠”。由于城市扩大,城墙外移,广储门、镇南门“横赘城中”,成为城中之门,两边的城墙被拆除,原先的墙基作为民宅用地,现今只留下“老城脚下”的地名。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咏汀州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