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第一节 客聚汀州
第一节 客聚汀州
报告字数:2014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客家首府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的。何谓“客家”?据《辞海》“客家”词条载:“汉族的一个支系,保存着中原古音,晋末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另有资料称,西晋永嘉起,中原一部分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赣、粤北等地,被称“客家”。由此可知,自西晋永嘉之乱起,中原战乱,民无宁日,引起了中原汉人大迁徙。还有资料称,历史上有过五次规模较大的中原汉人南迁(分别发生在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金人入宋、元兵南下、清兵入关之后)。时赣南称虔州,交通相对闽西便利,是兵家常争之地,唯闽西汀州各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侥幸未受兵乱,是避难安居、移民安生之乐土。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唐开元时有二万九千六百九十户,近十万人入闽。”至宋代,南迁的中原汉人已经在汀江河流域的闽西各地形成了汉民系中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群体,这就是客家先民,于是以汀州为中心的闽西各县便成为客家民系形成的发祥地。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汀州遭袭,再次开发垦殖、繁衍传接的客家先民又开始成批迁徙外地,当时主要外迁广东梅州地区和返迁赣南各地,于是形成了闽粤赣边的客家集聚区。据《元丰九域志》载:“宋末梅州客户已达6548户,大多数经自汀州。”汀州由于自唐开元建州至明清时期一直是州、郡、路、府治所在地,加之宋代长汀县令宋慈开辟了汀江航运,邻省邻县商家云集汀州,客家先民往返于此,汀州城成为闽粤赣三省边界地区物资集散重镇,客家民风风俗重要传播地,中原汉人南迁居留的主要中转地;汀江成为客家先民交流交往的主要通道,赖以生存繁衍的母亲河;汀州各县成为向两广地区、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输送客家先民的主要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后人又向国内各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洋群岛、越南等地移迁,对此,国内各省、世界各地的许多客家后人,虽然不知他们的祖先是如何迁移过去的,但他们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是“汀州人”,“客家首府”由此成名。
关键词: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