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西部话语发现:西部人文话语生成及其语境
西部话语发现:西部人文话语生成及其语境

作者:牛学智

所属图书:文化自觉与西部现代性

图书作者:牛学智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报告字数:52517字 报告页数:62页
摘要:本书中“西部话语”特指“中国西部话语”。而“中国西部话语”又自然分为“中国古代西部话语”与“中国现当代西部话语”。“中国古代西部话语”,必须提到清代西北舆地学这一学派。清代西北舆地学,是18世纪期间研究新疆地理的一个学派,随着国内形势和学术导向的发展,其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到青海、西藏和内蒙古,最后与蒙元史研究合流,蒙元史研究成为这一研究的主流,形成清代后期一大学术潮流。既然是“显学”,西北舆地学研究成果在清代便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清代学者的新著,另一类是清儒对先秦两汉宋元明诸代西北地志著作的校正与注疏。清代最为著名的西北舆地学学者有祁韵士、张穆、洪亮吉、徐松、何秋涛、龚自珍、魏源等。至于西北舆地学著作,更是卷帙浩繁,统揽大多数西北舆地学著述,由于基本是古代西北地志描述与论述,也就不能称之为文化自觉意义的“话语”。“话语”者,肇始于现代哲学文化学,是现代人文研究的重要产物,是现代性觉醒的标志,有强烈的主体性诉求。鉴于此,这里的“西部话语”也就只限于现当代中国西部人文研究观念、形象与价值模式,有着极其明确的西部身份确认意识,乃至把西部自我中心化。由此而形成了某种在现代社会、现代文化内部相对独立存在的所谓西部话语、西部形象与西部价值模式。这便是典型的“自致角色”与“先赋角色”,特殊化处理西部的目的在于对抗想象中的“现代性危机”。毫无疑问,这种人文研究既不是清代西北舆地学,也不是现代哲学文化学的西部研究。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西部地域文化与民间宗教文化
  • 第二节 西部文学研究常见价值模式
  • 第三节 西部电影叙事与早期定格的西部形象
  • 第四节 城市小市民文化与“新西部”形象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