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游牧行国与王朝藩属的对峙与重组——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游牧和农耕族群互动研究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游牧行国与王朝藩属的对峙与重组——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游牧和农耕族群互动研究
报告字数:24946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草原地区匈奴游牧行国时代结束之后,游牧和农耕族群几乎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内部整合时期,二者之间的互动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草原地区鲜卑取代匈奴成为游牧族群整合的推动和核心力量,最终建立了北魏,实现了对草原游牧族群的整合,而中原地区先是魏、蜀、吴并立,在经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最终势力缩减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最后是宋、齐、梁、陈次第出现;另一方面,游牧族群和农耕族群之间的互动有了进一步发展,呈现交融的现象,先是被称为“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族群大量迁入农耕地区,在与农耕族群融合的同时,在中原农耕地区建立起混合政权,后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承继了这一传统,建立起了包括部分农耕地区在内的游牧行国,将农耕族群的政治空间挤压出了黄河流域,形成了与王朝藩属体系的又一次对峙。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以鲜卑为核心的行国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一)鲜卑的出现及以鲜卑为核心对草原游牧族群的初步整合
- (二)鲜卑分裂后重新凝聚的努力
- 二 南北朝时期行国体制向中原地区的扩展
- (一)鲜卑诸多政治体的出现
- (二)拓跋鲜卑对游牧族群的整合及北魏农牧混合王朝的建立
- 三 行国体制和王朝藩属体系的对峙和重组
- (一)由“敌国”到“臣属”
- (二)“臣属”状态下对“正统”的追求
- (三)游牧行国演变为王朝藩属
- 后记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