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1.萧惠生 乡村精英?恶霸地主?中农?
1.萧惠生 乡村精英?恶霸地主?中农?

作者:张思

##张思

所属图书: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第...

图书作者:张思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报告字数:2016字 报告页数:1页
摘要:在近70年来的侯家营村史中,萧惠生(在其他各文献中又作肖惠升、肖会生等——笔者)恐怕是曾经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了。严格说来,萧惠生并非侯家营人,萧家来自乐亭,19世纪末,萧父在侯家营的侯连升的照顾下落户侯家营。萧在侯家营长大,在县城上小学,后毕业于东北的一所大学。此后,他一直在内蒙、东北、热河各地政府机关担任书记、收发员等职。1928年,35岁的萧惠生回到昌黎,先后供职于国民党县党部和《燕东日报》。1934~1937年,萧担任昌黎县电话局局长,他的职业生涯达到巅峰。1937年,谢任电话局长来到了侯家营。此前的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侯家营及附近村庄的“头面人物”,因为他常常能够凭借他的身份和学识成功地调解一场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这在“无讼”的乡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满铁调查时村民的回答,当时县里有官司他就在县里仲裁,村内或村际间有纠纷也会把他叫来仲裁,他村的纷争他也会去调和。于是,便有了悬挂在萧家门口上那块书有“热心公益”四个大字的匾额,那是1937年9月施各庄等38村联名赠送的。此外,侯家营的村民们还送给他另外一块匾。这些匾额十分形象地显示着萧惠生在村中的“面子”和地位:他是当时村内最有人气的“中人”之一,还担任1940年代初侯家营的维持会会长、副保长。《惯行调查》中的这些记载使萧惠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杜赞奇便在其研究中指出,萧惠生在村中并无同族,但由于他自己有威望,所以并不需要宗族的支持。在宗族关系对于村庄政治有着较大影响的侯家营,并没有同族势力支持的萧惠生显然是个成功的例外。在当时的调查中,村民们认为他是村里最有势力的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