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圣贤之道的践行者——邢宥评说
圣贤之道的践行者——邢宥评说

作者:熊开发

熊开发##李长青 刘复生 闫广林

所属图书: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图书作者:李长青 刘复生 闫广林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报告字数:9578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邢宥(1416~1481),字克宽,号湄丘(或作“湄邱”),海南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青少年时期,走的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的进身之途:少而敏,五岁启蒙,始读《三字经》;就读乡校时,月试季考均名列前茅;十四岁补文昌邑庠弟子员;二十六岁省试中举;三十三岁,入京考试,登二甲进士第。此时已是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了,这年邢宥留在京城,虽然只是观政(见习)于刑部,却从此踏上了他20余年的宦途。次年(1449)发生了明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力劝英宗御驾亲征的太监王振被部下杀死。所幸的是,邢宥的仕途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是从刑部的“见习生”顺利地被提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此后历任台州知府、苏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邢宥突然主动上书乞求致仕归乡,用丘濬的话说,“众方俟其有为,乃急流而勇退”。是年,邢宥五十五岁。归休文昌故里后,建湄丘堂,自号“湄丘道人”,十余年间,虽然是“归田遐僻,潜德幽光”(清·缪日藻《邢湄丘先生集序》),但在“优游林泉”之余,也总是“能以言行坊表闾党”,所谓“出处有道,光明卓荦”(清·张岳崧《邢湄丘先生遗集序》)。综其一生来看,邢宥不仅是明代中前期儒家思想的积极倡导者,更是一位杰出的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以下我们从三个方面具体地来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希贤希圣又希天”
  • “以公”“以实”“缘情据理”
  • “天下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