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车路“公有”与民国“主人”——孙中山与香山地方建设
车路“公有”与民国“主人”——孙中山与香山地方建设
报告字数:9842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孙中山在入世之初,讲到国家发展前途时,即重视交通问题。不过当时汽车初产,中国罕有其物,故孙之所言,多为轮船铁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指出三大主义中的民族、民权俱已达到,“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在于民生主义,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因此应“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来防止出现欧美国家资本家垄断产生的流弊。然而建设未及开始,孙中山即被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政治行动占去大部分精力。其一度在1916年重新开讲民生主义,真正深入思考、最终成文却是在1918年下半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潜心著述,于1919年上半年著成《孙文学说》与《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亦称《实业计划》)。两部著作都是在1919年公开出版后才为人所知,写作过程则史料阙如。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香山筑路
- 二 民国“主人”
- 三 孙中山与陈氏兄弟
- 附录:两件复函批示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