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报告字数:18583字
报告页数:28页
摘要:中国农业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实现农业微观主体与大市场的对接。从表面上看,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各种商品和要素,而本质上交换的则是产权。为此,应推动农户与企业之间从简单的自由买卖关系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非人格化”的产权交换转变,促进农业交易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从系统角度来分析,农业产业体系不仅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而且其越来越依赖于体系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外部环境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农业增长中的波动幅度。从现代化进程考察,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贯穿于产业化的全过程,没有企业化也就没有产业化。“企业+企业”农业组织链的形成,才是健全、完善的产业体系,也才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化的进程依赖于民间资本的作用,而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政策选择也为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私营企业的地位与特征
- 一 私营企业的内涵
- 二 私营企业的社会性质
- 三 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
- 四 私营企业的特征
- 第二节 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演变
- 第三节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一 中国农业微观组织方式需要创新
- 二 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农业专业化需要以企业为载体
- 三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用办工业的方法创办农业企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四 农业私营企业的生成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根源
- 五 农业私营企业的效率
- 六 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新体系,促进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
- 七 推动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是培育农业私营企业家
- 第四节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学思考
- 一 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 二 农业私营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