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权利体系与运行机理研究论纲——以对我国十省农地问题立法调查为基础
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权利体系与运行机理研究论纲——以对我国十省农地问题立法调查为基础
报告字数:30795字
报告页数:40页
摘要: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法学界对该问题的专项深入研究较少。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该领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密切关注,但其研究仅涉及农地物权的单项内容。针对农地立法问题,法学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在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方面,存在着主张国有化、私有化和坚持完善集体所有制等观点;其二,在农地征收方面,主要着力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程序的完善和对补偿标准的提高;其三,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主要探讨其法律性质以及如何促使该权利物权化等问题。虽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农地制度缺乏实证的体系化研究。为此,我们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项目“农村土地立法问题研究”。本文就是依据课题组对我国十个省农地问题社会调查数据和典型素材以及分类研究报告进行综合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本文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按照我国农地制度所要实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以及由此决定的自由、公平、效率、秩序的价值目标,在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对我国农地权利的体系、运行机理以及法律救济做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农地权利体系的梳理、整合与利益实现
- (一)现行农地权利类型之梳理
- (二)农地权利体系之整合
- (三)权利主体的利益实现
- 二 农地权利的运行机理
-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自公权主导回归私权自治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强化物权效力、拓展自由流转的制度空间
- (三)宅基地使用权:由随意性操作渐入科学规范轨道
- (四)地役权与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从保守的制度立场转至开放的立法姿态
- (五)农地登记制度:从行政管理手段到物权的公示公信
- (六)农地征收:从适用强制过渡到权益平衡
- 三 农地权利救济
- (一)民事实体法上的农地权利救济
- (二)民事程序法上的农地权利救济
- (三)有关农地权利救济的特殊视角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