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
“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
报告字数:15683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伴随着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成为社会主流话语,人人皆知;妇女被最广泛地动员起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完成了从家庭领域走向社会化生产的过程;一场伟大而短暂的社会试验——人民公社的“食堂化”、“缝纫化”、“托儿化”等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企图“彻底解放妇女”。整个50年代看起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着妇女解放的伟大实践,而这一切至今仍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和妇女运动,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总结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今天的妇女研究和妇女运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银花赛”的起因:棉花产量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力
- (一)经济的驱力:国家、农民都对棉花发生了兴趣
- (二)棉花丰产需要推广新技术,而新技术推广需要投放大量的劳动力
- (三)妇女作为潜在的劳动力受到政府的重视
- 二 张秋香的经验是什么?
- (一)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 (二)妇女务棉专业组:一种联产承包制的劳动组织形式
- 三 种棉花如何由男人的活路变成了妇女的活路
- (一)促使妇女参与棉田劳动的因素
- (二)男性是如何退出的?
- 四 “银花赛”:妇女解放的神话?
- (一)劳动分工和报酬
- (二)家务劳动
- (三)妇女健康
- (四)劳动模范——妇女解放的典范?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