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1949~1953年中国企业劳动保险特征探析
1949~1953年中国企业劳动保险特征探析

作者:张晋光

张晋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振中

所属图书:共和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展望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振中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报告字数:7797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实行社会保险,保障劳动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的生活,从而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一直是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理想。从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到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互,疾病相扶持”和墨子“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社会互助思想,再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无一不是中国古代粗具社会保险性质的思想,体现了学者的人文关怀。古代的社会保险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政府和民间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古代西方盛行的互助会、基尔特(guild,即行会)、公典和年金制度以及古代中国延续数千年之久的赈济制度和养恤制度,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保险形式。然而,不论是古代西方或中国,消极的事后救济制度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它们只是政府或劳动者自身为了应对天灾人祸所采取的一些应急措施,远没有达到制度化、法制化的高度。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极其浓厚的政治色彩
  • 二 比较健全的监督制度
  • 三 基金来源的单一性
  • 四 劳动保险待遇的不平衡性
  • 五 以人为本理念的凸显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