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牧区发展观的演变分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牧区发展观的演变分析

作者:潘建伟 张立中 张丰兰

潘建伟 张立中 张丰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振中

所属图书:共和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展望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振中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报告字数:7619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的。而对于牧区这样一个民族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区域而言,发展更是一个核心问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会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国牧区地域广袤,草原、矿产等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战略位置重要,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牧区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相对滞后,地区差距显著扩大,不和谐现象增多。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发展观的偏差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总结牧区发展观演变,吸取经验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牧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畜牧业发展观
  • 二 头数畜牧业发展观
  • 三 经济增长发展观
  • 四 可持续发展观
  • 五 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
  • 六 结束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