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荒山到绿洲: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与经验
从荒山到绿洲: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与经验
报告字数:28150字
报告页数:37页
摘要:长汀,别称“汀州”,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地处武夷山脉南麓的闽赣交界处,与江西瑞金毗邻,是福建的西大门。现辖18个乡(镇)、299个村/居(其中有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2万人。据2003年勘地调查,长汀县土地总面积3112.42平方公里(约为466.86万亩),其中山地面积388万亩,耕地面积30.7万亩,河流水面面积48.16万亩,属福建省第五大县。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长汀境内众山环绕,群峰连绵。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千百年来,长汀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在这块土地上浇灌出丰富多彩的文明之花。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长汀于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客家的先民从中原辗转而来,在长汀与原住民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因古代汀州所辖八县均是福建省的纯客家县,故汀州城被称为“八闽客家首府”,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长汀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核心区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不仅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当年中央苏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物资供应以及中央红军的后勤保障基本上由长汀创造和提供,长汀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水土流失的历史及原因
- (一)水土流失的历史状况
- (二)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 二 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与成效
- (一)艰难起步,愈演愈烈
- (二)蓄力整治,初见成效
- (三)综合治理,规模推进
- (四)进则全胜,全面提升
- 三 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
- (一)治理措施
- (二)治理机制
- (三)治理精神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