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隐遁社会”的宏观历史叙事——传奇与故事
“隐遁社会”的宏观历史叙事——传奇与故事
报告字数:33172字
报告页数:36页
摘要:中国的“文化”指称的是在历史传统和“惯习”的指引下,人们在日常生活行动中的意义传递和呈现形式。斗蟋这一嬉戏承载着游戏参与者的喜怒哀乐。他们把自己的蟋蟀定义为“虫王”“元帅”“大将军”“小将军”等驰骋疆场的名号,由此让相对于历史洪流卑微的自我通过嬉戏化身为“卧薪尝胆”“运筹帷幄”“一鸣惊人”的栋梁之材。斗蟋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全部的心力花在斗蟋上,从个人生命史看,他们在用一生去赢得社会中同行者的赞赏和尊重;从宏大的历史审视,很多传统的斗蟋者通过自己对蟋蟀的痴迷和师承传统把自己融入到了中华斗蟋的历史洪流中。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汲汲于蟋蟀的捉、选、养、斗,让自己的生命与斗蟋传统和文化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蟋蟀这一自然界中微小的生命,从进入人们的生活开始就被“赋魅”——加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但是要让这些意义在夹杂着权力和压制的历史洪流中不至于成为一时的火花和激情,人们必须让它们在人类生活实践理性的不断滋养下小心地成长。由此两种相悖的东西在斗蟋社会中相伴而行——表征着激情和非理性的厮杀、抗争和挣扎与代表着克制的算计、谋划、妥协、商谈和忍让。这一切,都是以蟋蟀为媒介,围绕着蟋蟀的竞斗在人们的社会性交往中实现的。同时由于时间和历史,人们的理性被嵌入了某种传统和文化,这种嬉戏中的传统和文化反过来保证了斗蟋社会中人的交往行为不会受到激情的左右。激情作为一种目标和意义的源头被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文化限定在了蟋蟀厮杀的斗栅中。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斗蟋中“官方”与“民间”叙事的分裂
- 二 蟋蟀宰相与蟋蟀皇帝
- 三 宫廷养师——宫廷的流落抑或民间的皈依
- 四 失落的“重阳旗”
-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