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潘家湾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潘家湾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报告字数:50671字
报告页数:57页
摘要:传统的小农社会以家户规模小、利益本位、变动性强为主要特征,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彼此孤立,缺乏横向联系。那么,这种力量弱而分散性强的小农社会,在“皇权不下县”的大背景下,是如何自我组织起来,通过自我治理与外部治理的方式实现小农社会有序运转的呢?这就需要从政权治理、村落治理、亲族治理、家户治理、信缘治理、业缘治理等不同层面的治理关系中寻找答案。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农村基层政权架构:保甲制度
- 二 政权治理事务
- 三 政权治理方式
-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村落治理主体:问事人
- 二 村落治理事务
- 三 村落治理方式
-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家户治理的主体
- 二 家户治理的内容
- 三 家户治理的方式
-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族长与宗族事务治理
- 二 家长与各家事务治理
- 三 长辈与亲戚事务治理
-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和尚与大圣庵
- 二 “大老板”与香教
-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 要会的治理
- 二 大刀会的治理
- 三 集市的治理
- 第七节 潘家湾自然村治理变迁
-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治理
-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治理
- 三 包产到户时期的村落治理
-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治理实态
- 一 治理主体
- 二 治理方式
- 三 治理规则
- 四 治理过程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