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储茂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储茂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报告字数:26843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特定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章氏颜公之所以于明正统年间举家搬迁于此,除了国家实行的三年免税政策激励外,也是因为该地距离歙县四百余公里,土地较为肥沃,圩区水源相对丰沛,两地气候相似(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耕作。在当时国家“先到先得”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在荒地上用芦苇杆圈地。通过主佃对田地、圩塘的改造和利用,该区域较好的生态资源为章氏在以旗杆村为中心的繁衍生息以及板桥、储茂等地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水网环境与稻作农业
- 一 网状性的水利环境
- 二 小块农田与稻作农业
- 第二节 “资源禀赋”与生存空间
- 一 天赋资源与生存空间竞争
- 二 人塑资源与生存空间流动
- 第三节 “因田而居”与空间格局
- 一 “因田而居”的散居村落
- 二 交通网络中的村落空间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