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结语
结语
报告字数:2218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郴州是一方神奇的宝地和热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古时代,神农氏在此制耒耜耕种水稻,尝百草作医药。战国时,楚国在此地置苍梧郡。秦时设郴县,西汉时置桂阳郡。隋开皇九年(589),改桂阳郡为郴州,“郴州”这一地名正式载入史册。“郴”字独属郴州,绵延至今两千余年。郴州南通岭南,北接湘楚大地,是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会之地。郴州地处罗霄、五岭山脉,古时候是瘴疠横行的闭塞之地。一句“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民谣,将郴州这块昔日朝廷官吏被贬流放的“南蛮之地”形容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境内仍然保留许多古老运输通道,人们统称为湘粤古道。悠悠古郡马蹄疾,历来多少失意的文人墨客荟萃于此,唐宋文人杜甫、韩愈、柳宗元、秦少游等都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以及流传千古的人文故事。尤其宋代周敦颐,在郴州为官八年,兴办学校,谈经讲学,撰《太极图说》,成为理学的开山鼻祖。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南移,大量人口迁移入郴州,同时带来了丰富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以及较为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郴州大地迎来了历史上快速发展的时期。明清之际,郴州地区的建筑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现存的规模颇大的古村落看来,这些民居群体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传统、风水观念、生态原理,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雕梁画栋、布局合理,工艺十分精湛,凸显了湘南民居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