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移民黑龙江垦区的艰苦创业
摘要:1945年日本投降后,经过了东北解放战争、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文革”浩劫、拨乱反正、改革开放,40余年里黑龙江区域各种表现形式的移民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首先是为了“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黑龙江各地出现了公(国)营农场,继而是接收河北、平原等关内省份的移民,再就是各种形式的移民开发北大荒,另附从来没有间断的自流人口。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公营农场的艰苦创业拉开了移民垦区的帷幕
- 一 战争形势的逼迫
- 二 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 三 “示范农民”的大势所趋
- 四 安置荣誉军人和解放团官兵的需要
- 第二节 黑龙江区域公营农场的类型
- 一 黑龙江区域县营农场
- 二 黑龙江区域各省创办的农场
- 三 荣誉军人与解放团在黑龙江区域创办的农场
- 第三节 农建二师移垦黑龙江
- 一 农建二师移垦黑龙江
- 二 农建二师艰苦创业在完达山下
- 三 农建二师官兵的集体转业
- 第四节 铁道兵复转官兵移垦黑龙江
- 一 铁道兵五师移垦黑龙江
- 二 黑龙江垦区“8”字头农场群的建立
- 三 铁道兵农场的人口构成
- 第五节 劳改农场的建立
- 一 黑龙江区域第一批劳改农场的建立
- 二 黑龙江区域第二批劳改农场的建立
- 三 劳改农场的转制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