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进入黑龙江区域的自流人口
摘要:在解放后的黑龙江区域,国家为了谋求开发、巩固边疆,组织了一系列有计划的移民,包括农建二师移垦、建立劳改农场、铁道兵复转、十万官兵垦荒、青年支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累计迁移人口总数(包括家属)已逾数百万之众。但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绝大部分涉及的是城镇人口、复转军人,对农村人口从没进行过有组织的移民(水库移民除外)。然而,农村人口自发性的迁移始终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家乡土地短缺、社会经济无法承受人口压力之重、自然灾害或迫于地方“苛政”而远走他乡的农民。以对自流人口吸引力很大的黑龙江来说,其移民状况如何,需要研究者做出考察后回答。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推拉理论”下的自流人口
- 一 人口的“推拉理论”
- 二 移民迁出地自流人口的推力研究
- 三 黑龙江区域自流人口的引力研究
- 四 黑龙江区域自流人口考察小结
- 第二节 黑龙江区域自流人口的概况
- 一 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的自流人口(1953—1962年)
- 二 自流人口迁入的低潮阶段(1962—1968年)
- 三 自流人口流入趋缓阶段(1969—1979年)
- 四 流动人口形式上迁出实际上迁入阶段(1980—1982年)
- 第三节 黑龙江区域自流人口的安置
- 一 牡丹江地区农村安置自流人口和老屯带建新村模式
- 二 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和阿荣旗模式
- 三 大兴安岭地区白桦公社模式
- 四 安置自流人口的建业农场(游民改造农场)模式
- 第四节 黑龙江区域自流人口的遣返
- 1.穆棱县清理动员农村遣返移民
- 2.佳木斯市动员城市遣返移民
- 3.鹤岗林业局动员林业遣返移民
- 4.鸡西市清理动员矿区遣返移民
- 第五节 自流人口的净迁出态势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