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晚清、北洋时期的国内公债论略
晚清、北洋时期的国内公债论略

作者:潘国旗

潘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郑起东 史建云

所属图书: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 郑起东 史建云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报告字数:10004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国内公债,简称公债或内债,系财政困难的产物,起初不过是弥补国家收支一时的不敷,或救济财政上非常(如战争、天灾等)之支出的一种应急手段。每逢军事行动发生,国家的经常收入不足用,乃诉之举债,一旦战争结束,国家的财政收支就会逐步好转,政府用整理财政等措施,徐谋清偿。综观世界各国早期公债的消长,莫不如此。后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与深化,政府的经常性开支也随之增加。当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竞争时期进入垄断时期后,经济危机频频爆发。为了防止经济危机、减缓经济波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发行公债,实施财政赤字,通过扩大政府的需求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此前几乎战争是公债急剧增加的唯一原因的局面。因此,公债的功能和作用也由单一的弥补财政赤字而发展为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灵活、有效地执行不同时期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不利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         (二)公债政策未能起到解决财政困难的应有作用,反而加重了财政危机
  •         (三)公债政策不但无补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为国民经济日趋破败的一大因素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