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重与力:晚清中国对西方力学的接纳
重与力:晚清中国对西方力学的接纳

作者:(德)阿梅龙(IwoAmelung) 孙青

所属图书:真实与建构:中国近代史及科技...

图书作者:(德)阿梅龙(IwoAmelung) 孙青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报告字数:30989字 报告页数:36页
摘要:本文将考察西方力学在晚清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在科学史上,当一种新概念、新原理或新技术被他者积极地吸纳并用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时,我们就通常把这一传播过程看作成功的。就力学而言,直到民国早期,中国也还没有实现这一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制度上和教育上的基础。这里,我将考察一下这个传播过程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之为“觉悟期”和“兴趣期”。本文第一部分将追溯中国在接触西学的最初阶段是如何创造指称西方力学的词语的,并重点考察科学知识跨文化传播中经常出现的令人困惑的术语问题。第二部分论述大约自1850年起,中国人对作为欧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的力学,开始有了迅速的了解。笔者更大的兴趣是受这样的发现(或者说是再发现)激发而产生的,即中国存在一个独立的、可以回溯至古代的力学理论传统。尽管19 世纪中国有关力学的论述在本质上几乎是不科学的,但却创造了一些“没有科学基础的普及科学”性质的词汇,这些词就成了创造“力学”的重要因子,或者说晚清中国的知识精英至少知道用来翻译西方Mechanics 一词的汉语词汇有两个可选项,一个是“重学”,一个是“力学”。因此,尽管这些著作在科学性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我们还是把它们看作典型的科普著作,只不过“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基础”而已。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翻译Mechanics 之术语71206973
  • 二 “重学”或“力学”的含义是什么
  • 三 力学理念与政治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