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服务项目设计的转接性:建立服务关联
服务项目设计的转接性:建立服务关联

作者:童敏

所属图书: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的设计

图书作者:童敏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报告字数:43078字 报告页数:49页
摘要:社会工作者采用结构视角设计服务项目时会发现,服务项目中的服务活动安排常常涉及两大类服务:一类是偏向微观心理辅导的服务;另一类是注重宏观社会支持的服务。前者关注服务的心理深度,而后者注重服务的社会广度。显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不只是服务形式不同,关注的焦点也不同,第一种类型的服务侧重心理层面的改变,而第二种类型的服务则强调社会层面的改善。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设计综合性的服务项目时,就有了整合不同类型服务的要求,这样的整合绝不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服务的简单叠加,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服务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带动服务项目目标人群的成长改变。这样,社会工作者也就需要仔细考察服务项目目标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长改变的要求,根据他们自身的不同成长改变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服务,使服务项目目标人群在心理层面的改变与社会层面的改善自然衔接起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保证项目服务的转接性。实际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的转接性体现的恰恰是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这一基本原则的运用要求,因为对于社会弱势人群来说,个人的改变与环境的改善只是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的不同着手点,它们本身是不能被人为地拆分开来的,而需要社会工作者有一种借助人际结构动态把握服务项目目标人群心理结构改变和社会结构改善的心理社会双重视角。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两类项目专业服务的特点和功能
  •         一 辅导服务与大型活动的比较
  •         二 注重深度的微观辅导服务
  •         三 注重广度的宏观大型活动
  • 第二节 服务项目设计的双重焦点
  •         一 服务项目双重焦点设计的基本逻辑
  •         二 从微观服务向宏观服务延伸
  •         三 从宏观服务向微观服务延伸
  • 第三节 服务项目转接设计的三种策略
  •         一 循环设计
  •         二 交叉设计
  •         三 并行设计
  •         四 一个案例:老年人高风险预防项目
  • 第四节 服务项目转接设计的内在逻辑
  •         一 服务项目的三种人群
  •         二 服务项目转接设计中的三种思维方式
  •         三 服务项目转接设计中的四种逻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