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南北官话方言词汇的词义比较
南北官话方言词汇的词义比较
报告字数:55757字
报告页数:70页
摘要: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大量出现必然会促使新词新义产生。语义内容无限丰富,人们不可能都赋予其一个新的词形,一词多义解决了“词形的有限性和语义内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张莉,2008),如“老”,《大字典》和《大词典》下分别列了16个和40个义项,这些义项满足了不同语境、不同文体、不同地域中使用的需要。另外,表达同一概念而用词不同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如北方话的“筷子”等于潮州话的“箸”;北方话的“伞”等于广州话的“遮”;表示“第三人称代词”,上海话用“伊”、客家话用“其”、苏州话用“俚”、广州话用“佢”等。“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现象不仅在共时语言层面存在,在历时文献中同样存在,而且涉及不同地域文献中的词语,实则是“同词异义”和“同义异词”的差异。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同词异义
71759414 - 1.安排
- 2.把定
- 3.畅
- 4.大小大
- 5.分茶
- 6.孩儿
- 7.可喜/忔戏/吃喜
- 8.苦苦
- 9.劳攘/捞攘
71759401 - 10.目下
- 11.宁帖/宁贴
71759402 - 12.匹夫
- 13.譬如
- 14.如法
- 15.时间
- 16.生受
- 17.体面
- 第二节 同义异词
- 1.安泊/安止
- 2.俺、俺咱/我
- 3.博易/博换
- 4.多少大/多大小
- 5.裹足(果足、裹费)/盘缠
- 6.家计/家活/家缘
71759437 - 7.酒库/酒务
- 8.口门/口啜
- 9.您(恁)/你、你们
- 10.年时/去年
- 11.则个(子个、之个、只个)/咱
71759453 - 第三节 南北“同词异义”和“同义异词”的使用分布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