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人工智能:中文屋论证的模态版本
人工智能:中文屋论证的模态版本
报告字数:12212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中文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nt)是20世纪80年代著名哲学家塞尔提出的思想实验,用以反击强人工智能的观点。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哲学家们对中文屋论证的讨论比比皆是。基本上,学界一致认为中文屋论证并不能驳倒强人工智能的观点。但是至于它为何失败,学界众说纷纭(Damper,2006:163)。这是因为,虽然中文屋论证名义上是一个“论证”(argument),但实际上仅仅是一个思想实验。如果要判断它是否以及为何(不)成立,我们首先必须把它重构成一个论证的形式,然后才能检验这个论证形式上是不是有效的,以及其各个前提是不是为真。如果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加以重构,那么我们对它错在哪里的诊断或许就不同。此外,并不是所有的重构方式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有些重构方式也许牺牲掉了中文屋思想实验中的重要直觉。如果对于中文屋思想实验的批评是由于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弱的靶子,即一个稻草人,那么这种批评无疑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任何一个值得被认真对待的重构版本必须最大限度地保留中文屋思想实验的原始直觉,至少要保留它的核心直觉。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强人工智能和中文屋论证
- 第二节 关于中文屋的模态论证
- 第三节 对中文屋论证论辩双方的回应
- 第四节 对某种模态论辩模式的诊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