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公共阐释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公共阐释

作者:何卫平

何卫平##孙麾 陈开举

所属图书:中国阐释学的兴起

图书作者:孙麾 陈开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报告字数:8500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江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发文,从解释学的角度谈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公共阐释”。它的提出旨在超越解释或阐释的个体化或私人性,反对强制阐释、过度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富于探索精神和建设性,读后很能引起笔者的共鸣。的确,将这个概念引入解释学很有必要。因为反对强制阐释、过度诠释,承认阐释的公共性也应是解释学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甚至涉及这个领域探讨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代,它牵涉我们如何超越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大问题。如果说,一个多世纪以前,尼采预言了虚无主义的到来,那么如今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它的到来,而且是全面的、无孔不入的。当今以作者原意、文本的本义为皈依的解释学的实在论早已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批判和质疑,尤其那种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再也找不到市场了,这虽说包含某种合理的进步,但未免又有走到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向主观化方面发展。似乎我们仍在历史的迷雾中兜圈子——或者独断论,或者怀疑论。然而当代解释学既不能在客观主义中安身立命,也不能在相对主义中故步自封,而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对公共阐释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理性的探讨。
关键词: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