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汤祷篇
汤祷篇

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苑利 钟敬文

所属图书: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神话卷

图书作者:苑利 钟敬文

出版时间:2002年03月

报告字数:18695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古史的研究,于今为极盛:有完全捧着古书,无条件的屈服于往昔的记载之下的;也有凭着理智的辨解力,使用着考据的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古代的不近人情或不合理的史实,加以驳诘,加以辨正的。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便是属于后者的最有力的一部书。顾先生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王充、郑樵、崔述、康有为诸人的怀疑的求真的精神。康氏往往有所蔽,好以己意强解古书,割裂古书;顾先生的态度,却是异常的恳挚的;他的“为真理而求真理”的热忱,是为我们友人所共佩的。他的《古史辨》已出了三册,还未有已。在青年读者们间是有了相当的影响的。他告诉他们,古书是不可尽信的;用时须加以谨慎的拣择。他以为古代的圣人的以及其他的故事,都是累积而成的,即愈到后来,那故事附会的成分愈多。他的意见是很值得注意的。也有不少的跟从者曾做了同类的工作。据顾先生看来,古史的不真实的成分,实在是太多了。往往都是由于后代人的附会与添加的。——大约是汉朝人特别的附加的多吧。但我以为,顾先生的《古史辨》,乃是最后一部的表现中国式的怀疑精神与求真理的热忱的书,她是结束,不是开创,他把郑崔诸人的路线,给了一个总结束。但如果从今以后,要想走上另一条更近真理的路,那只有别去开辟门户。像郭沫若先生他们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便是一个好例。他们下手,他们便各有所得而去。老在旧书堆里翻筋斗,是绝对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以外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旧书堆里的纠纷,老是不会减少的。我以为古书固不可尽信为真实,但也不可单凭直觉的理智,去抹杀古代的事实。古人或不至像我们所相信的那末样的惯于作伪。惯于凭空捏造多多少少的出来;他们假使有什么附会,也必定有一个可以使他生出这种附会来的根据的。愈是今人以为大不近人情,大不合理,却愈有其至深且厚,至真且确的根据在着。自从人类学,人种志和民俗学的研究开始以来,我们对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已不仅视之为原始人里的“假语村言”了;自从萧莱曼在特洛伊城废址进行发掘以来,我们对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也已不复仅仅把他们当作是诗人们的想象的创作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常把许多古史上的重要的事实,当作后人的附会和假造呢?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汤祷
  • 二 本事
  • 三 曲解
  • 四 “蛮性的遗留”
  • 五 “祭师王”
  • 六 金枝
  • 七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