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
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
报告字数:10623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中国学术的理论自觉凝结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为中国学术体系创造了变革之主体条件,“5·17”重要讲话更是将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上升到了战略高度,集中表达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任务。实际上,我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中国经验”本身所内含着中国理论建构的全部过程,毋宁说二者是同一过程。如果中国经验是成功的,那么依靠各种“外部反思”性质的理论体系则难以解释清楚,这是因其外在性并不能构成经验本身。社会转型与变革中的理论调适与创新,是实践与理论的双向互动过程。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现,是国家主权独立,开启现代化大门,走进新时代最重要的中国经验。由此,我们回到马克思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或可提供一种对于中国经验具有方法论高度的有效解释,至少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