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
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

作者:张康之

张康之##孙麾 陈开举

所属图书:中国阐释学的兴起

图书作者:孙麾 陈开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报告字数:19184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公共性的问题是历史性地生成的,是在公私领域、公私部门分化和分立的过程中被认识到并作为概念而提出来的。具体地说,公共性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公共部门、政府因为有了公共性而需要为社会提供具有公共性的物品。反过来,公共部门和政府也因为提供具有公共性的物品而获得和进一步增强其公共性。如果说公共性是与社会治理相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公共性的问题应当被看作在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中日益显现出来的。在农业社会的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中是不存在公共性的问题的。因为,农业社会尚未实现“公”与“私”的分化。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才开始出现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分化和分立的情况。有了这种分化和分立,才能够对公共部门和政府做出公共性的判断和审视。也就是说,是因为农业社会中那种“公”“私”不分的状态被打破了,公共性问题才成了思考和谈论的对象。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公共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 二 从政治的普遍性到行政的公共性
  • 三 走向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扩散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