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第三部分 综述
第三部分 综述

作者:蔡立 原丽萍

蔡立 原丽萍##蔡立 原丽萍

所属图书:深圳女劳务工婚恋状况研究

图书作者:蔡立 原丽萍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报告字数:25987字 报告页数:38页
摘要:深圳市从边陲小镇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离不开大量外来务工人口的辛勤工作。目前深圳市大约有40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妇女,她们分布在不同的产业和行业中,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成为深圳人口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们可能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大多数处于社会结构的中下层,甚至底层。大部分刚刚走出家门和校门的女劳务工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非技术体力劳动,收入较低,在城市社会中缺乏相应的地位,加之严格的户籍政策限制,她们的生产和生活更缺少社会的支持和保障。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在生理和心理上日趋成熟的女劳务工群体同样需要常人的生活状况,如恋爱、婚姻。而她们想要在深圳收获爱情和组建家庭的愿望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异性交往、情感追求比较困难
  •         (一)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主要依靠自身的社会网络
  •         (二)对爱情生活缺乏安全感,限制了与异性的交往
  •         (三)传统习俗的束缚,不敢追求自身的幸福
  •         (四)实现情感追求,一些女性表现的颇有主见
  • 二 务实又具有长远眼光的婚配观念
  •         (一)外表与品性同样重要
  •         (二)物质基础依然被多数人所看重
  •         (三)更希望遇到有前途的潜力型配偶
  •         (四)相互之间的尊重是保证婚姻质量的基础
  • 三 恋爱和失恋
  •         (一)体味恋爱
  •         (二)恋爱失败
  •         (三)恋爱是促使年轻人成长的契机
  • 四 婚前性行为
  •         (一)性知识的获取
  •         (二)第一次性行为的发生
  •         (三)性行为后冲突的内心世界
  •         (四)性行为与婚姻的分离
  • 五 未婚同居
  •         (一)多数人对同居持默认态度
  •         (二)同居现实因素
  •         (三)同居带有很大不确定性
  • 六 避孕与流产
  •         (一)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弱
  •         (二)人工流产给女性身心造成的痛苦常常使当事人刻骨铭心
  • 七 结婚意愿
  •         (一)对婚姻充满憧憬
  •         (二)传统文化使得女性走入婚姻成为必然
  •         (三)结婚面临着众多因素的困扰
  • 八 婚姻家庭生活
  •         (一)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是已婚妇女流动的主要原因
  •         (二)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夫妻感情交流和性爱受到很大限制
  •         (三)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家庭教育功能严重缺失
  •         (四)家庭功能受到很大削弱,但家庭关系仍然能够艰难维系
  • 九 对第三者、情人的看法
  •         (一)无论自认为开放还是保守,几乎所有的女劳务工对待第三者的看法都是厌恶和反对的
  •         (二)也有少数女劳务工认为如果插足他人家庭是因为感情而不是金钱的话,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这样的感情也一样值得坚持和争取
  •         (三)还有极个别的被访者认为如果做二奶可以解决家人的经济困境的话,是可以原谅的
  • 十 希望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
  •         (一)帮助女劳务工提高自身素质
  •         (二)提供婚恋指导
  •         (三)规范婚介市场
  •         (四)提供合适的恋爱场所
  • 十一 主要结论
  •         (一)婚姻市场的挤压,导致众多女劳务工难以追求情感
  •         (二)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双重作用,引发伦理道德在内心的冲突
  •         (三)未知的婚姻和家庭增加了女劳务工婚恋生活的不确定性
  •         (四)裂变的社会文化,更易引发女劳务工婚恋的矛盾
  •         (五)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日益紧迫
  • 十二 政策建议
  •         (一)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建立相关的社会组织,对女劳务工的婚恋给予指导和帮助
  •         (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女劳务工价值观念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         (三)建立引导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         (四)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社会救助机制,给予外来人员更多的“市民”待遇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