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专家观点 > 主题资源 | 醒狮舞东方 文化新气象

专家观点

主题资源 | 醒狮舞东方 文化新气象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6日
近期,现实题材电影《雄狮少年》引发热议。影片展现的广东醒狮文化获得了大量关注。小编整理了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中的广东醒狮资料,一起来了解醒狮文化吧!
 
1.广东醒狮的起源是哪里?
电影中有两个重要地点,一个是主人公阿娟所在的佛山陈家村,一个是舞狮大赛的举办地广州荔枝湾,那么广东醒狮的起源是哪里?
“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民间传说,古时佛山出现过一头怪兽,年年岁末就出来糟蹋庄稼,戕害人畜。乡民为避其害,就用竹篾扎架,彩绘成多头假狮子,当怪兽出现时,就锣鼓齐鸣,舞动假狮,怪兽见后惊恐而遁。从此,乡民相信狮子有驱邪镇恶之功,便于每年春节敲锣打鼓,扎狮演舞,并挨家挨户拜年,以求消灾除祟,祝贺吉祥,此俗流传至今。”
“佛山狮头特别有名,其中黎氏一族的作品尤其出色。而黎氏狮头的第一代当家,在道光年间开店承接业务。由此可见,至迟到道光年间醒狮已经相当普遍,狮头需求达到了足以支持其从业者开店,专门承接业务的程度。对以上分析做一总结,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广东醒狮起源于清前期的佛山,在清中期已经相当兴盛。这一结论虽然不能算严密,但应当与史实没有太大出入。”
选自:彭伟文:《广东和广东醒狮》/《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08月。
 
2.狮头有多珍贵?
狮头贯穿整部影片,狮头怎么做的,有多珍贵呢?
图片1
左图:狮头的骨架  右图:狮头上色
“醒狮狮头由竹扎纸扑而成,以竹篾扎出骨架,在内外各扑三层纸,眼睑等活动部位使用丝绸,再在糊好晾干的纸上上漆着色,画上纹样,加上其他装饰后,整个狮头完成。由于动作激烈,舞的时间长,狮头大多力求轻便,按照重量和大小一般分为三级。一级颈圈直径56厘米,重量为5公斤;二级颈圈直径55厘米,重量为4公斤;三级颈圈直径54厘米,重量为3.5公斤。在保证结实的基础上,越轻越好,若超过重量标准则被视为不合格。由于必须能够承受激烈的动作,在有的场合,舞狮双方甚至会持狮头打斗,因此狮头的结实程度也很受重视,要求体重50公斤的人站在上面也不会变形。因此,竹骨架必须做得非常细密,节点超过1000个。而且为了保证轻便和舞狮者的安全,连接竹骨的工具只能用纸和糨糊。下颌、耳朵、眼睑等活动部位须分开制作,都做好以后再安装合成。”
图文选自:彭伟文:《广东和广东醒狮》/《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08月。
 
3.传统的狮头是什么颜色呢?
主人公阿娟练习舞狮用的是红色的狮头,而舞狮大赛中各队伍的狮头五彩斑斓,那么传统的狮头是什么颜色呢?
“民国时期,佛山做狮头的作坊有十家,最受欢迎的是黎家开在石路铺的扎狮作坊。老顾客对其的评价有‘款色最优,用户满意,买过回头’。在款式设计、色彩运用上,黎家狮透露出浓郁的民俗风情,佛山狮头上绘的图案多是传统吉祥纹样,非遗传承人在向辅导班的小朋友传授扎狮技艺时,多是先教他们画这些纹样。色彩上以大红、丹色(日出的颜色)、黄绿为主,以黑白为辅。佛山狮头最负盛名的要数刘、关、张三狮,三者颜色与舞法各不相同,其中要属张狮最难舞,黑色的张狮,代表着霸气与勇猛,因此对舞狮者的要求较高。”
选自: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佛山狮头扎作:提及黄飞鸿,就不能不想到它》/《乡愁里的广东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3月。
 
4.“采青”采的是什么?
电影中主人公在陈家村练习舞狮的“采青”中的“青”是一棵生菜,而在决赛中被撕成两半的是花束。“采青”采的是什么?
“在南狮表演中,采青是重头戏,舞狮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采青’中的‘青’指彩物,即狮子需要捕获的实物,通常是用几颗带有菜头的生菜,扎上红包代替。在采青表演中,狮子要表现出历经了千难万险之后才采到青。‘青’有板凳青、桥底青、盘青、水青、高青、蟹青等。最刺激的舞狮形式是蛇青,狮子与真眼镜蛇相斗,在过程中要尽量激起蛇的斗意,蛇退狮进,狮退蛇蹿,十几个回合之后狮子张嘴把蛇吃掉,其实是舞狮人从狮嘴那里把蛇放进了备好的口袋中。”
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南派醒狮:一个人的武林》/《乡愁里的广东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3月。
 
5.专门化的舞狮团队是什么样的?
电影的主人公是跟着卖咸鱼的师傅学习舞狮的,但参加比赛的对手们基本都是有组织的舞狮团队。这些专门化的舞狮团队是什么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东,作为社会团体的武馆和西家行全部解散,其功能为工会所吸收”。醒狮“既有适应性的变化,又有拓展性的变化。其中特别明显的一点是醒狮的表演化。”
“武馆之间或以狮会友,或以狮相斗,这对武馆的脸面来说非常重要,将醒狮当作纯粹表演的情况,在过去几乎是没有的。
但是,正如从前文罗列的醒狮协会活动内容看到的那样,大规模的仪式、巡游等活动特别多。在这种场合下,使用的醒狮数目往往相当多。用赵红的话来说,一出场就是几十头醒狮,加上敲鼓和铜锣等乐器的人,总人数超过100人是常有的事。如此大的规模,确实只有醒狮协会才能做得到。但是,大量醒狮聚集在一起,要看起来好看,动作的整齐划一和醒狮的位置安排等,就特别花工夫。因此,如果激烈地奔跑跳跃,则动作很难统一,故而采取的办法是,不做容易使队形散乱的动作,在巡游时按照指定线路行进,只做简单的动作,绝对禁止即兴发挥博取观众喝彩等,一切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排除所有可能带来意外的因素。不用说,在巡游队伍中行走时,像当年梁宽那样飞索采高青的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不仅动作需要划一,队形要保持整齐,在重要的仪式中,需要进行大规模表演的时候,常常会安排醒狮上高竿表演作为高潮。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难度高,同时也是全场的看点。”
图片2
在后脑部位写有流派和团体名称的传统狮头
图片3
被称为“高竿吐联”的醒狮表演一例
图文选自:《从武馆到工会:民间武装及其消解》/《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
 
6.广东醒狮的传承现状如何?
2006年广东醒狮跻身于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沙坑村的醒狮被指定为广东醒狮代表。
“在沙坑龙狮团成立之前,沙坑村的大多数人都多少会舞一点醒狮。除‘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禁以外,经常能在各种节庆场合看到醒狮的身影,附近村落和沙湾镇的居民也觉得有趣,不时邀请沙坑的醒狮在婚礼等场合助兴。但是,沙坑龙狮团是在周隆成为沙坑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五年,也就是1997年才成立的。”“1997年成立以来,沙坑龙狮团共在村民中吸收了四批新团员,共计30余人。”
“沙坑龙狮团的经营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节庆或开业典礼等活动的表演、与旅游设施签订合同进行定期表演、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在沙坑体育馆为游客表演。因为多次在大赛中获得冠军,声名远播,所以表演的邀约一直很多,尤其是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元宵节的15天内没有一天休息,全部被表演任务填满。即使是比较闲暇的6月,尽管规模不大,但也每天都有工作安排。”
图片4
醒狮盛会
图文选自:彭伟文:《沙坑龙狮团:村落里的醒狮》/《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
 
策划:潘琼阁 张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