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专家观点 > 苏建红:推动教育城镇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专家观点

苏建红:推动教育城镇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来源: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苏建红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4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优化城乡教育格局、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应遵循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

小编摘出教育城镇化演进与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中探索未来推进教育城镇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路径的内容,与您共飨。

(所属图书:苏建红: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城镇化:福祉空间均衡视角,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

  当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明显高于人口城镇化率,这与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紧密相关,即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教育城镇化与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有关,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未来要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促进城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全面提高城乡智慧教育水平、协同推进各类体制机制改革,全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一、 坚持多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

  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的本质是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配,部分城镇的教育资源尚不能满足教育城镇化的需求,而部分农村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为此,要坚持多元发展,因地制宜、按需供给义务教育资源,这既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也是教育公平的目标。重点需要做好各地城区、县镇、乡村义务教育需求预测,根据趋势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一方面要适度超前布局城镇教育资源,稳步推进教育城镇化。对于学生数量有增长趋势的城镇,加大力度提高教育资源供给,充分满足随迁子女、农村子女进入城镇就读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乡村教育需求预测,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对于学生数量稳定的乡村学校,要在保证教育资源供给数量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对于学生数量有减少趋势的乡村学校或教学点,要避免盲目扩张,主要通过城乡智慧教育、教师交流、学校联合体模式等提升此类学校教育质量。

  二、 坚持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

  教育城镇化率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为此,要坚持均衡发展,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这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破解择校问题的根本举措。一要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合理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因地制宜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完成和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建设,稳步推进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二要加快农村教育“补短板”“强弱项”。针对乡村教师人力资本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完善城乡教师统筹管理机制、交流机制、培训机制、信息化建设等,补齐乡村教师资源和教育信息化短板,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三要创新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通过“教育集团”“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联盟”等模式,因地制宜地完善城乡学校联合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共享。四要促进城镇内部教育质量优质均衡。积极提高城镇内部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以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供给解决择校和部分片区学位紧张问题。

  三、 坚持智慧发展,全面提高城乡智慧教育水平

  随着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在硬件方面的差距快速缩小,但在应用方面的差距明显,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城乡差距更加显著。为此,要坚持智慧发展,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各地城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一要全面推进城乡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着力提高乡村网络多媒体教室的比重和使用率。二要加强“互联网+同步课堂”建设。积极推进市域、县域甚至跨省市的校际“互联网同步课堂”,以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帮扶。三要加强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建立智能学习系统,逐步推进省市、国家层面义务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四要积极建设城乡智慧教育平台,加强智慧应用。大力建设覆盖城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所有教育行为主体的智慧教育平台,促进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联动等各环节的智慧应用。

  四、 坚持系统发展,协同推进各类体制机制改革

  近年来,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互相掣肘。为此,要坚持系统发展,协同推进各类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一要完善异地中考、高考衔接政策。部分地区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面临政策障碍,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外来务工人员比重较高且存在“高考移民”问题的地区。为此,只有兼顾解决随迁子女升学问题与防治“高考移民”,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二要协同推进教育与相关制度改革。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落实“有教无类”;统筹城乡教育用地,解决城市教育用地紧缺、农村教育用地低效利用或闲置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村教育投入。三要加强教育部门规划与各类规划的衔接。自2014年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11]以来,各地“多规合一”全面推进,有研究也提出“八规合一”“三规协调”的建议,未来要更加重视教育部门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的衔接,因地制宜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